為進一步增強寧夏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以下簡稱國家楊樹良種基地)科研實力,發掘楊樹資源在寧夏及西北地區造林綠化方面的潛力,強化楊樹的推廣應用效果,1月22日下午,國家楊樹良種基地協作暨專家團隊簽約活動在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成功舉辦。
國家楊樹良種基地專家團隊由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農林科學院、寧苗生態建設集團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聯合組建。活動現場,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與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簽訂合作協議,并為林場頒授“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匾牌,27名專家團隊成員被授予專家聘書,楊樹良種產學研合作模式進一步深化。
“楊樹是中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樹種,也是寧夏生態林業建設的主力樹種,分布范圍廣,數量巨大,在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副教授李翔在簽約會上介紹,寧夏地區栽植的楊樹品種多為新疆楊、河北楊、毛白楊、合作楊和小葉楊等,優新種質資源較少。楊樹種質收集、保護、選育、擴繁、推廣工作有助于實現苗木產業化,推進楊樹良種基地高質量發展,為寧夏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堅實種質支撐。
“近年來,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依托國家楊樹良種基地平臺,在楊樹種質資源收集、品種選育、林木良種推廣應用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生產科科長王波介紹,截至目前,林場已收集寧夏、新疆、陜西、甘肅、山東等區內外優質資源及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山西大同楊樹局等培育的雜交無性系楊樹種質資源171份,建成寧夏規模最大的楊樹資源收集圃,積極開展新疆楊采穗圃的營建、育苗造林生產和示范推廣,累計建設新疆楊良種采穗圃1000多畝,提供良種穗條900多萬根,生產新疆楊、河北楊等寧夏林木良種苗木2000多萬株,為保障我區林網建設和造林綠化作出了貢獻。
“專家團隊的簽約將為國家楊樹良種基地注入強大的科研動力。”自治區林草局總工程師周濤表示,下一步,簽約雙方將就管護技術創新、種質資源選育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研究,加速楊樹優良品種的研發和推廣,實現對楊樹良種繁育的精準管理,提高楊樹良種的產量、品質和適應性,增強我區楊樹良種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助力全區林業生態建設。(寧夏日報記者 馬雨馨 文/圖/視頻)